湖北宜昌:发展设施渔业 打造渔业发展新引擎

2024-11-08

中新网湖北新闻11月8日电 (郭晓莹 柳磊)据宜昌市农业农村局8日消息,近年来,宜昌市坚持走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打造渔业发展新引擎,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预计今年水产品产量突破21.58万吨,同比增长4.0%以上,名优鱼占比达到50%以上。

湖北清江鲟鱼谷特种渔业有限公司全景。宜昌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筑牢设施渔业发展基础

在优化水产种业方面,宜昌水产部门坚持苗种先行,根据设施渔业特点和宜昌本土生物资源,“以养定种”为设施渔业提供优质苗种。截至目前,全市年繁育鱼苗15余亿尾,年生产大规格苗种4万吨,年产值近10亿元,为宜昌市设施渔业名特优养殖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宜昌市以池塘“零排放圈养”、流道、陆基圆池、工厂化循环水为主要模式的设施渔业规模达到150万立方米,总规模位居湖北省前列。在全市推进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四水共治”要求下,新建的设施渔业基地配套建设相应的养殖尾水处理设施,严控农业面源污染。鲟鱼作为该市的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全国领先,宜都清江鲟鱼谷项目建成的4.5万平方米的渔光一体室内工厂化鲟鱼养殖车间,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单体室内工厂化鲟鱼养殖车间。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农业部门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建立了多个工作站,市县乡三级水产技术人员长期活跃在生产第一线,建立了结构较为合理、创新能力较强、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

在打造渔业品牌方面,长江实施“十年禁渔”后,宜昌市通过发展设施化养殖,打造了一批肥鱼道地食材基地,开展肥鱼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宜昌高品质肥鱼标准体系,已打造中国驰名商标4个、湖北省著名商标2个。

宜昌大力发展设施化养殖。宜昌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增强设施渔业发展动能

在招商引资方面,宜昌市农业部门推动总投资2亿元的宜昌鲟鱼养殖加工及渔旅融合田园综合体项目落户夷陵区,总投资1亿元的友瑞生态工厂化鳗鱼养殖基地落户远安,总投资1.6亿元湖北兴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鲟鱼养殖及深加工项目落户兴山。

在技术提升方面,宜昌市农业农村部门主持和参与编写的省、市两级地方标准8个,初步建立了不同设施渔业养殖模式的标准化体系,提升了设施渔业标准化养殖水平,《齐口裂腹鱼人工繁殖技术规范》获评2023年优质省级地方标准。目前,宜昌市正在开展的设施渔业新模式新技术试验示范还有工厂化鱼菜共生养殖技术、全自动投饵技术、鱼类暂养提质技术等。

在提升产品品质方面,宜昌农业部门始终以生态、健康、绿色、安全养殖为理念,着力打造设施渔业高品质水产品养殖基地,目前正在清江流域示范推广以肥鱼为主要品种的暂养提质技术模式,着力打造清江流域生态鱼舱。

保障设施渔业发展优势

宜昌水资源丰富,渔业资源有特色,已经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鲟鱼、肥鱼优势品种。2023年,宜昌市鲟鱼生物储备量约10000吨,在全国地级市处于领先位置。全市现有登记注册的鲟鱼养殖及加工主体16家,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1个,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具备出口资质企业3家。鲟鱼子酱产量180吨,产值8亿元。宜昌还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鮰鱼(肥鱼)美食地标城市”,肥鱼已逐渐成为宜昌市旅游餐饮的一张金字招牌,预计今年宜昌道地食材示范基地高品质肥鱼产量可达3000吨。除鲟鱼、肥鱼两个优势品种外,宜昌还在推动齐口裂腹鱼、白甲鱼等高经济价值土著鱼类设施化养殖。

宜昌市渔业坚持产销加结合,一二三产协同推进。一产方面,近3年争取部省级设施渔业产业资金5000多万元,实现设施渔业规模增2倍。二产方面,湖北联太、覃姐食品、当阳福美园等水产加工企业对设备提档升级,提升冷链能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三产方面,长阳清江鲟龙建成“鲟龙生态园”,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当阳关雎河畔举办多届中华垂钓大赛,正在申报4A景区。宜都借力三峡千古情景区,推出鲟鱼菜品、卡通玩偶、鱼子酱冰淇淋等爆款产品,提升鲟鱼产业知名度。

宜昌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将立足宜昌市渔业资源禀赋,按照《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现代设施渔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3—2030年)》要求,锚定“典范城”“世界级”,扛牢湖北省委、省政府赋予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的使命担当,加快发展以设施渔业为代表的渔业新质生产力。(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