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月15日电(张煜欢 郭天奇)随着农村人口的外流和出生率的下降,农村生源减少,众多村级小学撤并。浙江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妇女儿童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冯志刚反映,山区低龄寄宿学生关爱缺位致心理问题骤增亟须重视。
1月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浙江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杭州开幕。图为第一次全体会议现场。中新社记者 吴君毅 摄
从2001年到2020年“撤点并校”实施以来,国内的小学校数从491273所减少到162601所,教育资源的稀缺迫使大量低龄儿童不得不选择寄宿学校作为其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心理疏导机制、缺乏父母的日常关爱与指导、缺乏安全感和社交应对能力等等诸多问题不断引发寄宿制校园青少年暴力倾向等心理问题。
为此,冯志刚建议由国家教育部牵头,会同司法部、国家卫健委等相关单位对此进行专题研究,为山区低龄寄宿学生提供更多心理健康资源和服务,增加对山区寄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投入,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配置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开设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同时,冯志刚建议相关单位为山区低龄寄宿学生创建健康校园文化和干预机制。建立由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防范青少年自杀屏障,通过研发生命教育课程、构建遍布国内的心理危机社会支持网络和自杀干预网络、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等方式,用正向激励替代负面压力。
此外,冯志刚也表示,家长的有效沟通和陪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应当为山区低龄寄宿学生建立密切家庭关系和情感纽带,鼓励家长在可能的情况下回归家庭,同时定期与孩子电话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和情感情况,满足孩子物质和情感上的基本需求。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帮助引导孩子建立自我评估体系,让孩子学会平衡内在与外在评价体系,从根本上减轻外界对孩子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