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发现大丰仓记事碑 百年古粮仓添新史料

2025-02-20

中新网湖北新闻2月18日电 (梁婷 耿壮壮)记者18日从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获悉,十堰市在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整理时,发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丰仓记事碑线索,为研究大丰仓“前世今生”提供了可靠和足资佐证的史料。

湖北新发现大丰仓记事碑。郧阳博物馆供图

大丰仓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现存主仓1座、副仓2座,是湖北省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官储粮仓。

此次新发现的清光绪九年新建大丰仓碑,原为十堰郧阳退休职工收藏,长167厘米、宽76厘米、厚20厘米,为青石质地,现已断成两部分。石碑记载了郧阳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丰仓建造年代、建筑规制、建筑工艺、建造缘起、建筑功用等内容,对研究明清时期古代官储粮仓历史沿革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据郧阳区文化学者刑方贵考证,大丰仓自明万历四十一年迁建至现址。同治年间,郧阳府守军将大丰仓梁栋等木质构件拆成滚木用来御敌,进而导致了大丰仓的荒废。为筑常平仓以保民和以备不虞,清光绪七年,在时任湖广总督李翰章(李鸿章的兄长)的同意下,大丰仓得以在现址上复建。新建的大丰仓坐北朝南,正仓(主仓)五间,左右各建有仓廒(副仓)十间,主仓旁边还盖有供仓丁(仓库管理人员)住宿的用房两间,仓前有大门,四周砌有围墙。在建造过程中,大丰仓还采用了3项建筑工艺来防潮,一是在檐下孔洞里加铁丝网用以透风和采光,二是在粮仓墙壁内侧贴了一层1寸多厚的木板作为夹层,三是在仓库地面下设有地阁并用大木柱支撑。

新建大丰仓碑在文物普查员的多方寻访中得以重见天日。其碑刻内容丰富,材料新颖。尤其是碑文中蕴含的“民为邦本”的执政理念和“仓廪实,天下安”的粮食安全理念,一直延续至今,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