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2月12日电 (张伟 许璇 陈建宇)2月11日7时许,独山东站青灰色的站房还笼在薄雾里。
图为老王和小王在站台开展巡查。吴海 摄
“装备整理好没有?今天的头趟车还是8时58分正点进站,昨天雨有点大,站台的积水昨晚通知客运清干净了没?动作快点,把帽子戴好,我们还要提前巡视站台和车站周边,确保旅客出行安全。”老王将警帽仔细压在鬓角泛白的发梢上,转头看向正在整理着装的小王说道。
“师傅,准备好了,随时出发。”小王利落地扣上执法记录仪,开启肩灯,并摸了摸口袋里的笔记本——那里面夹着老王手写的“执勤口诀”。
老王和小王是贵阳铁路公安处荔波站派出所独山东站警务区一对相差35岁的师徒。
59岁的老王全名王孝强,身上带着鲜明的军人烙印,他1984年曾服役于广西边防部队,1988年转业后参加铁路公安工作,从边境线到铁道线,他始终扎根一线,先后在麻尾、独山、都匀等铁路派出所工作,并在2023年8月贵南高铁通车后来到独山东站警务区,虽然距离退休只剩5个月,但他仍奋战在属于自己最后一次的春运第一线。
24岁的小王全名王正梁,2022年从北京联合大学毕业后,报考了铁路公安,经过培训后被分配到荔波站派出所任见习民警。非科班出身的他,初来乍到时甚至连执法记录仪都不会用,为锻炼年轻人,小王被安排在独山东站警务区和老王一起驻站,短短几个月,在老王的“特训”下,小王现在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今年也是小王第一次参加春运。
独山东站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麻万镇花园村,东距独山火车站约3千米,是贵南高铁的中间车站,隐匿在贵州的群山深处。由于日均客流只有1000左右,独山东站也是为数不多的“五合一”高铁站,旅客购票、验票、检票、补票、进出站都在候车室。虽然客流小,但是却承载着独山县26万名群众出行的“大民生”,也是铁路公安机关服务旅客的第一现场。
图为民警将拾捡的手机移交铁路客运人员。吴海 摄
9时许,在G1616次列车驶离独山东站的站台后,老王带着小王继续在候车大厅维护秩序,他们眼神时刻警惕地扫视着周围,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不一会,一个中年男性旅客跑到两人面前,焦急气喘地用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问道:“请问我手机上的车票怎么查看,我不识字,火车快开了。”老王和小王立即帮助查看,并为这名旅客讲解坐哪趟车次、在哪个座位。因担心男子错过高铁,老王和小王一直等到该男子上车。看到旅客平安上车后的放松表情,老王拍了拍小王的肩膀说:“小王,我们铁路公安干的就是守护旅客平安,服务旅客群众,旅客再小的事对我们来说都是大事。”回想男子离开的背影,小王点了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种“小事”,在春运期间还发生过很多次。2月6日,老王和小王正在开展巡逻,发现一部手机遗落在候车室的座位上,由于手机设置了密码,特意将音量调到最大,等待铃声响起,可屏幕始终沉寂如墨。就在准备调取监控时,铁路客运人员打来电话,称有旅客通过“12306”求助寻找遗失手机,这才知道手机没有插SIM卡,无法接听电话。最后,老王和小王将手机移交给铁路客运部门,通过最近班次车递的方式物归原主。
午后巡线时,老王总爱走在小王前头,用他那粗糙的指节仔细地检查着高铁护栏,与小王分享着从警经历,以及那个年代打击货盗、侦破案件、护航铁路运输安全的历史故事。1982年,17岁的老王就曾给贵州警察学院写过信,咨询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警察,在得到回信后,在那个年代就立下了入警誓言。
“还记得当年扒着绿皮车学擒拿,收到回信时激动地摔进煤堆,从绿皮车到高铁,复兴号的速度我们是追赶不上了,我们老啦,维护铁路运输安全的就交给你们年轻人了。”老王感慨道。
一栏之隔的高铁呼啸而过,两代人的影子在交叠成一道不断延伸的直线,恰如当年那封信穿越时光,在新时代的扉页落下传承的邮戳。
21时许,最后一班动车组拖着猩红的尾灯隐入夜色,两道身影在空荡的站台交错巡视,师徒俩的脚步声重合在星空下的站台上。老王的胶底皮鞋扣响下行步梯的台阶,每一步都震起细微的尘埃,犹如绿皮火车时代遗落的记忆残片,预示着老王的从警生涯即将画上句号。而旁边,小王正沿着台阶向上攀爬,以昂扬的姿态接过老一辈的使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