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大代表于冰:通过创意运营盘活城市存量空间

2025-02-21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2月21日电(记者 刘锡菊)19日,哈尔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 哈尔滨市人大代表、黑龙江不退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创意设计中心负责人于冰建议,通过创意运营盘活城市存量空间。

“我是一个文化领域的工作者,10年做了5家书店的书店人,也是一个全网600万粉丝的自媒体文化博主。”于冰说,身在文旅行业的一线,她非常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两个方向,一是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二是文旅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首先是历史文化建筑的活化利用。中央大街12处、中华巴洛克三期20处、花园街黄房子18处,这些建筑随着土地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逐渐完善,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如何活化,也就是在尊重城市文脉的前提下,探索合理的商业模式。于冰等人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

他们陆续做了三次尝试,一是与本地42年糖果企业超越食品合作,利用松光里书店的历史建筑的空间场域,将糖果类的非遗产品打造成老街区的城市伴手礼。研发出了锅包肉味、红肠味、冰棍味等等的糖果品类。二是与本地10年咖啡料理品牌仁义涵、9年农业品牌肇东悠然农业联名出品了非遗粘豆包咖啡,让农产品与历史建筑发生文化空间属性的链接,这个冬季旅游季的日平均销售是300杯。三是与冬奥会吉祥物雪绒绒设计师苏大伟老师共同推出非遗年画展,并将年画做成了文创伴手礼售卖,吸引游客日进店量3000人次。

这三次尝试让松光里书店所在的历史建筑活了起来,它们如果出现在传统商场里不会成功,但在有历史温度的老建筑里,它们就生长出了骨骼和血脉。“因为这三次尝试的模式突破,冰淇淋生产企业、玉米生产企业、粮食生产企业等一批本地企业,都纷纷找到我们,希望能够与我们合作。”于冰表示,这些本地产品走出代工模式成立自有品牌,需要的正是根植于老建筑里的在地文化,根植于在地文化的新消费表达。

“我本身是一位自媒体博主,线上有600万粉丝的助力,这600万粉丝会完成了线上+线下的一次用户融合,于此同时,我们把进店的用户再次拉入到我们的私域流量池里,进行有效的用户触达,完成二次、三次等多次复购,就在一定程度的解决了实体空间坪效天花板的问题。在这样一个模式下,历史建筑的实体空间,变成了一个体验式的文化新消费场景,用户在线下感受好的同时,在线上完成消费闭环。”于冰告诉记者,在实践中他们发现,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并不是简单的出租出售、装修补贴,政府牵头把控,在活化利用中,文化业态的多元、文脉传承的坚守,这些前置性的业态布局规划,也同样重要。用文化运营来实现可持续盈利和发展,同时也能够帮助政府盘活这些城市存量空间。

第二是文旅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报告中提到厚植历史文化内涵,提出了演艺、研学等“旅游+”模式,推动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于冰认为,文旅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效的挖掘历史故事、文化价值以及精神内涵,将这些融入现代发展的趋势,是未来文旅市场的发展方向。而这些无不指向非遗。

黑龙江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2项,省级非遗项目429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1人。内容有但缺少有效的市场化运作。

“我们书店在二楼有一个公共阅读区,坐下来阅读的顾客年8万人左右,而我们一条非遗内容的短视频,在线上是8000万的播放量。历史建筑的活化也好,东北非遗当代表达也罢,这些动作都是让沉睡在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这个遗产不仅仅是物质遗产,更是精神文化遗产。”于冰说,希望通过文化的力量,在文脉传承中唤醒东北的文化自信。(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