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1月13日电(记者 刘璐)嘉荫县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北部,下辖4镇5乡。作为伊春市唯一的边境县城,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隔江相望,边境线长达249.5公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景观,被誉为“中国第一龙乡”,获得多项国家级生态和旅游荣誉称号。近年来,嘉荫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基层依法治理实践,探索形成“1+4+N”工作法,着力在密切党群关系、预防纠纷、化解矛盾、法治宣传等方面做出法治新实践。以3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7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37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实践成果,描绘了一幅天鹅背上的最美法治风景线。
“一”条主线,党建引领,提升边境依法治理效能。嘉荫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德法融合、服务为民”的治理格局,充分发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示范效应,提升边境依法治理效能。一是把准边境治理新方向。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800余人次、“岗位大练兵” 81次。每季度召开基层治理推进会,明确工作目标,确保前进方向不偏移。二是打造边境治理新模式。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共产党员”亮身份活动,投身于矛盾纠纷化解、反邪教、禁毒教育、扫黑除恶等各项工作中来。同时,与辖区企业组成“党建联盟”,构建政企联动工作机制,共同开展隐患排查、警示教育、反诈骗宣传、安全消防管理等突出问题治理232次,全力打造边境治理“党建”新模式。三是提升边境治理新效能。打造“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中心82个,设置党员志愿服务窗口,全面掌握群众“急、难、愁、盼”,保证群众“随时可以来,来了有人办,办了能满意”,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逐渐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问题解决在基层”的高效便民服务圈。
“四”方工作,凝聚合力,推动边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大力推动“边境治理+”融合对接,整合乡镇网格、人民调解、行政执法和法治宣传的四方之力,实施联防联调联动,推动边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边境治理+网格。充分发挥综合网格作为基层治理感知风险隐患、化解矛盾纠纷的末梢神经功能,169名专职网格员构建起“村党支部+网格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横向到村、纵向到户的组织体系,形成“一格多员”架构。由乡综治中心牵头,组织网格员常态化村屯走访,2024年前三季度,通过线上调查和网格员走访共收集社情民意10089条,有效调查问卷结果7196份,全县受理城乡居民矛盾纠纷同比下降16.71%。边境治理+人民调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部门联动+网格化管理+调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进“四所一庭一中心”衔接联动工作机制,依托县、乡、村三级人民调解委员会作用,成立退休法官调解工作室、嘉荫边民互市贸易交易中心调委会,凝聚各方力量,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年初以来,全县各级调委会共排查调处各类纠纷352件,无一起民转刑案件发生。边境治理+规范执法。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开展“伴随式”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全程参与农业农村局对县内5家种子农药商店的行政执法检查,对执法人员亮证执法、执法全过程记录、规范着装、文明用语、文书制作等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在监督过程中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有效促进了农业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边境治理+法治宣传。在边境村镇持续开展国防教育、边防政策法规学习宣传,坚持集中宣传与常态化宣传、正面宣传引导与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利用“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法润黑土地 乡村更美丽”“幸福边关法相伴”等重大活动时间节点,以“送法进农村”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136余次。以专题讲座、发放法治宣传手册和法治宣传品、参观红石榴主题公园等多种方式,把法律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N”个阵地,协同联动,促进边境地区法律服务均等化。将公共法律服务不断向民生领域拓展,逐步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整合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力量,推出“线上、线下”“N”个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满足不同群体的法律服务需求。建立9个乡镇微信公众服务群,73个行政村微信公众服务群,专业律师、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司法所长进驻微信服务群,为不同层面的群体提供零距离的法律咨询,百姓可以足不出户,通过微信公众服务群得到相应法律服务。依托9个司法所和6个边境派出所成立了15个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工作站”。把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站、室)和“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工作站,打造成“1+N”密切协作、工作有机衔接的平台,双方定期交流信息、研究推进工作,让村(居)群众找得到、用得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