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1月9日电 眼下,正是红薯粉条生产销售的旺季。近日,在位于河南省郏县冢头镇柏坟周村老农伯种植合作社的生产车间内,经验丰富的工人们正在打糊、漏粉,粉条如银线般落入锅中,在热水里翻滚定型。在一旁的粉条晾晒场,一排排晾晒待干的粉条晶莹剔透。
“红薯都是自己种的,做成的红薯粉条筋道耐煮,入口爽滑,回味甘甜,销路很好。”据合作社负责人秦亚非介绍,合作社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化设备与技术,严格把控质量卫生标准,确保红薯粉条口感纯正、绿色健康。目前种植红薯100多亩,年产60多万斤,每年加工粉条3万斤以上,仅粉条一项年产值就达30多万元。
“咱们的粉条都是订单化销售,大部分销往北京、广州、深圳、郑州等大城市。”秦亚非说。
图为工人在加工粉条。郏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去年以来,郏县以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为重点,积极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构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体系,有效带动了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当天,在郏县长桥镇李常庄村的郏县禾之源蔬菜加工厂车间里,几名女工正将秘制的芥菜丝装进精美的钧瓷罐,密封装箱后直接发货。“这芥菜丝都是自己种植自己加工的,目前一天加工3000多斤,生产2000多件。”郏县禾之源蔬菜加工厂总经理李创业说。
李创业2017年8月开始加工生产芥菜丝、韭菜花、小米椒等系列产品。其中,芥菜丝取自本地的优质芥菜,切丝后配以大豆油、食用盐、干辣椒等佐料进行调制,远销上海、北京、深圳、江苏等地,年产值达350万元,带动30多名村民就业,主打品牌“郏县芥菜”2021年4月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图为工人在生产芥菜丝。郏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通过基地+龙头企业的方式,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冢头镇纪村生产的芥菜丝去年12月在郑州市“豫见郏县从郑启航”特色名优产品展示会上成为抢手货,2000多箱芥菜丝当即被抢购一空;长桥镇坡河村河南省鑫龙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芥菜丝更是走上城市百姓的厨房。目前郏县仅芥菜丝特产加工公司就有10余家。
近年来,郏县按照“示范引领,整体推进”目标定位,持续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有效促进了土地增值、农民增收、集体增富、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该县成立农村合作组织1000余家,入社农户2.2万户,带动就业10万余人,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2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5家,小规模企业27家,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企业14家,累计创建省市级龙头企业34家,新创建2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年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实现12.5亿元以上。(王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