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3日电 (韩金雨)“我儿从小生活在佛门,你哪知为娘这一生呐!”悠扬婉转的川剧唱腔一出来,仿佛让人瞬间穿越了古今。近日,川剧演员、“梅花奖”得主虞佳接受采访时,现场展示了“摘梅”曲目——川剧《目连之母》,并分享了自己的舞台表演之路。
虞佳接受采访。邱川浩 摄
前一刻还是“正襟危坐”,一开口,连同面部表情、身段表达也瞬间“到位”,剧中主角刘氏四娘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跃然而出。如何随时随地代入角色,保持极高的艺术水准?面对这样的疑问,虞佳表示,“熟能生巧,舞台表演没有捷径,要一步一步走、一场一场演。”
作为四川最年轻的“梅花奖”得主,虞佳却已在川剧之路上走过了24年。出生在梨园世家,父亲在当地县川剧团乐队任职,从小在川剧大院长大的虞佳,在15岁那年进入四川省川剧学校学习。由于是插班生,为了不让功课落后,虞佳只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无论是在走路,还是洗衣服、上厕所,只要有时间就练,复习功课。”她回忆道。
学习的第四年,虞佳在舞台上迎来收获。她参加了四川省青少年“长富杯”戏曲表演大奖赛,以折子戏《武松杀嫂》在少年组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次年,虞佳凭借此戏参加全国“蚁力神杯”戏曲、戏剧比赛,在众多剧种竞争中,她再次获得一等奖。“当时年纪轻轻就崭露头角,就觉得‘梅花奖’似乎也不远。”虞佳笑言道。
虞佳饰演《目连之母》中的“刘氏四娘”。受访者供图
但在2006年进入到成都市川剧院后,虞佳的想法就改变了。“以前在学校,我觉得自己演戏算比较稳、比较老练的,到了剧院后才发现,自己那点水平算啥呀。”虞佳说,进到剧院后,自己近距离看了许多老艺术家的演出,感受到他们的文化修养和为人处事,那时候才深刻认识到,拿到“梅花奖”并非易事。
在那之后,虞佳积极参与各种演出,包括传统戏、新编戏,担任配角、龙套,还参与三下乡演出等,不断积累经验。这些年来,虞佳从未停止过川剧表演和演出,无论是重要演出还是常规演出,她都认真对待,对观众负责。随着舞台演出经历不断丰富,虞佳也练就了具有个性特色的演出风格:唱腔甜润、细腻,饱含深情而分寸有度;从人物、从剧情出发,呈现出特定情境中角色的思想感情。
就如同前文《目连之母》中的那句台词,背景是儿子目连到地狱劝母亲刘氏四娘吃斋念佛,这句台词意在表达她的压抑之情。“此前我一直找不到感觉,感觉传统味重,不打动人。”后来,虞佳通过多次观摩、揣摩、表演,对这句台词进行了调整,她去掉传统腔,往生活化、内心深处走,并用了气声处理。“有一次排练时,陈巧茹院长在下面看,当我唱完后,发现她被感动得眼睛发红,那时我就觉得自己成功了。”
虞佳饰演《白蛇传》中的“白蛇”。受访者供图
获得“梅花奖”后,虞佳没有停下脚步,她觉得应该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作为‘梅花奖’演员,只要站在舞台上,就应该达到戏曲的最高水平,这不仅是观众的要求,也是我们自己的要求。”
近年来,虞佳除了不断登台演出,还积极参与川剧交流、传承和传播。一方面,她受相关市州邀请,参与了大型川剧排演工作。另一方面,她积极辅导地方川剧团青年演员,为青年川剧人的成长提供助力。在2023年成都大运会举行前夕,虞佳还作为主要参与者之一,参加了为大运会量身打造的川剧戏歌《成就每一个梦想》MV录制,将传统文化与体育运动完美融合,引发众多好评。
看到近年来川剧逐渐振兴,虞佳倍感振奋。她表示,要让更多人走进剧院,看见川剧的独特魅力,就要对川剧进行一些创新探索,她也会担起这份责任和使命。“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川剧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虞佳说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