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育多元化擦亮青岛“工匠之城”名片

2025-02-21

中新网山东新闻2月20日电(王禹)青岛市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19日开幕。青岛市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以来,全市广大职工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担当作为,在科技创新前沿勇攀高峰,在城市品质提升中建功立业,许振超获评“人民工匠”国家级荣誉称号,涌现市级以上工匠511人次,工匠人才9000余名,创造应用型创新成果10万余项,用与时俱进的劳动创造擦亮了“工匠之城”的名片底色。

全市各级工会坚持“聚焦聚力服务中心大局,用心用情服务职工群众”,设立山东省首个城市“工匠日”,建设全省首个劳模工匠主题展览馆,打造全国新时代特别受百姓喜爱终身学习品牌、全国优秀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案例……以劳模工匠为主体的宣讲队伍走进181所校园厚植劳动情怀,在职工身边建设100个惠工宣讲点,带动各级工会组织惠工宣讲1854场。

培育大国工匠4名,市级以上工匠511人次,储备工匠人才9000余名,帮助9218名一线职工提升学历素养,高技能人才与技能人才总量占比提升到35.74%……青岛市总牵头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匠人才培育不断体系化科学化多元化,百万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用创新创造点亮了新时代“工匠之城”。

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持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青岛工会成立70周年等系列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打造“匠心筑梦·薪火相传”为主题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校园宣讲品牌,组织宣传宣讲活动2000余场次,培育24支具备创作辅导能力的职工文艺骨干队伍,创编职工太极拳工间操,举办首届职工足球超级联赛,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和激励职工拼搏向上的精神品格。

工会“娘家人”彰显新担当,维权撑起职工权益“维护伞”。构建“123456”法律服务新体系,打造了莱西工会“一平台两机制”、即墨工会“信访源头治理”等4个在全国工会推广的法治化维权新样板,强大的法治化维权力量保障着职工劳动权益。劳动权益维护“第一道防线”全覆盖。构建起以1个市职工法律服务中心、12个区(市)工会法律服务机构以及145个镇街(园区)职工法律服务站为框架的“三级”实体阵地网络。

全面推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协同联动法院、人社和司法部门“全链条”代表职工参与劳动争议多元处置,咨询、协商、调解、代理仲裁诉讼“一站通办”;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设立工会法律援助岗、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工会职工法律服务中心设立市区协同一体化工会派出庭、劳动维权联动服务站,现场“零距离”提供法律服务,解答职工法律咨询7.2万件,提供调解、代理仲裁及诉讼2.2万件。依托公寓公共区域创新打造“惠工家”项目,推出“管家+平台”的服务模式,把多样化服务送进职工“家”中,已建成136家“惠工家”,入住职工5.4万余名,服务职工20万余人次。

职工有所呼,工会有所应。在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同时,全市各级工会还用心用情做好职工维权服务,创树“真情协商和谐共赢”品牌,积极构建“123456”工会法律维权体系,免费为3800多家企业开展“劳动用工法治体检”,持续开展“四季关爱行动”,累计筹集帮扶慰问资金4.71亿元,慰问职工260万人次,建设“工会驿站”“区域共享职工之家”“惠工家”等各类服务职工阵地2000余个,服务职工超千万人次,集中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赠送18.1万份职工互助专项保障。(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