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2月17日电 黄河九曲抱城来,花灯万盏映月开。2025年元宵节期间,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以一场融合传统民俗与现代科技的文化盛宴,献上别样祝福。河曲县精心策划了系列文化活动,从街头文艺展演到无人机光影秀,从非遗传承到艺术展览,处处彰显着这座黄河岸边小城的文化底蕴与时代活力。
传统民俗焕新彩 街头巷尾年味浓
农历正月十四,河曲县人民广场人头攒动,街头文艺活动展演为节日拉开序幕。秧歌队身着彩衣,手持绸扇,踏着欢快的鼓点舞动;威风锣鼓震天响,传递着新春的豪迈;舞龙舞狮队伍穿梭于人群,引得观众阵阵喝彩。元宵节期间,从黄河大街到人民广场、临隩公园等地,25支群众文艺表演团队为全县人民送上了元宵传统文化盛宴。
霞光与彩翼共舞,鼓点与足音共鸣,传统民间社火不仅唤起了老一辈的记忆,更吸引了众多年轻人驻足拍摄,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流量担当”。
图为无人机表演现场。 河曲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东兴社区与幸福社区之间的“中国年·河曲味”美食大集,则以味蕾连接乡愁。冻海红果、冻槟果、炒碗托等独具河曲特色小吃香气四溢,热气蒸腾的烟火气、不绝于耳的欢声笑语、新鲜的蔬果、特色的美食,处处透着浓浓的年味儿。
正月十五下午,临隩公园迎来了一场特殊的“非遗传承人大拜年”。40余位非遗传承人以及他们的弟子身着华丽的戏服,为大家表演了《拜大年》等河曲民歌二人台经典曲目;剪纸大师们手持剪刀,寥寥数下便剪出一幅幅花鸟鱼虫、人物故事;面塑艺人将面团揉捏成栩栩如生的“西游人物”;根雕作品《黄河魂》则以遒劲的线条展现母亲河的磅礴气韵。传承人们不仅展示技艺,更与观众互动教学,让非遗从“橱窗”走向生活。
科技赋能新体验 光影璀璨耀夜空
当传统民俗遇上现代科技,河曲县的元宵夜被赋予了更多奇幻色彩。元宵节晚,临隩公园上空上演无人机表演。1000架无人机以天为幕,变幻出“福来运转”“西口故里兴业福地人文隩州宜居家园”等立体图案,配合灯光与音乐,将夜空装点成流动的艺术长廊。当AI技术将灯化作天际的流星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正演绎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自信。
同时,临隩公园北侧的九曲文化苑便点亮了九曲黄河灯阵。九曲黄河灯游会是河曲县传承已久的元宵民俗活动。整个灯阵以九宫八卦为布局,由365盏明灯组成,寓意着一年365天平安顺遂。游客们穿梭其间,在灯火阑珊中许下新年愿望。
从黄河、长城大街到临隩大道,从路边门店到街头巷尾,各种造型精美的灯组令人目不暇接。现代科技元素的加入也为灯展增添了不少亮点。地上的灯火与天上的明月交相辉映,古老的非遗与时代的欢歌水乳交融,科技感不仅体现在空中,也融入文化宣传中。
戏曲声声贺团圆 艺术展览品雅韵
作为晋北文化重镇,河曲县的元宵节离不开戏曲的悠扬旋律。元宵节期间,西口古渡戏台的传统二人台小戏《姑嫂挑菜》《借冠子》勾起河曲人共同的记忆;东兴剧场的晋剧《三关点帅》《下河东》接连上演;东大剧场与坪泉剧场的北路梆子《金水桥》《画龙点睛》则以高亢激昂的唱腔赢得满堂彩。戏台上下,掌声与喝彩交织,传统艺术在代际传承中生生不息。
图为表演现场。 河曲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此外,临隩公园美术馆推出的“河清盛世,曲著华章”迎新春美术书法作品展,汇集80名创作者的96幅艺术家创作的书画精品,以磅礴笔触勾勒出冰凌消融的北国壮美景象;书法长卷则以行云流水的笔法书写城市文脉。在图书馆举办的“欢度元宵有奖猜谜”活动,3000余条灯谜将河曲历史、民俗知识与灯谜结合,让智力游戏成为文化传播的桥梁。
多元活动惠民生 文化润心聚合力
临隩公园内,为期半个月的“迎新春文化活动图片展”用镜头讲述河曲故事,光影描绘多彩画卷,向公众展示了河曲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与民俗风情。文物保护宣传区通过实物展陈与讲解,普及《文物保护法》;“扫黄打非”及网络安全宣传通过现场讲解和咨询互动,提升全县广大群众网络素养及识谣、辨谣能力等,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与社会责任感。
从九曲灯阵到无人机秀,从古老戏台到数字展厅,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交融,绘就出一幅“河清海晏,曲奏华章”的新春画卷。(完)
(王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