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式发布仰韶村遗址古人面貌复原成果。两尊古人的铜像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远古先民跨越5000年的历史长河,第一次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据介绍,为获取精细数据,技术团队采集仰韶先民头骨定位点超过401万个,再用遗传背景最为接近的人群为其贴上肌肉组织,通过基因分析来预测肤色和毛发,目前复原精准度在90%左右。中华上下五千年不变的,不止是中国人的模样,更是从未中断、延续至今的中华文明。
9月24日,在河南三门峡渑池县,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出土的人骨进行科技分析,5000多年前仰韶先民面貌首次被复原。据介绍,技术团队在充分运用颅面复原技术的基础上,联合古DNA研究、体质人类学等多学科,初步对仰韶时期和龙山时期先民面貌进行了相对准确和科学的复原。图为龙山时期先民面貌塑像3D复原过程。中新社记者 阚力 摄
其中,仰韶时期先民是一名40岁左右的男性,距今约5600年。图为仰韶时期先民面貌复原雕塑。中新社记者 阚力 摄
龙山时期先民是一名50岁左右的男性,距今约4000年。图为龙山时期先民面貌复原雕塑。中新社记者 阚力 摄
仰韶先民面貌复原成果展示。中新社记者 阚力 摄
仰韶村遗址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地,被誉为中国文化“主根主脉”的仰韶文化得名于此。此前河南仰韶村遗址首次发现大型房屋建筑,据悉其先民肉食资源获取方式以饲养为主。图为仰韶村遗址考古现场。中新社记者 阚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