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2月5日电 中国是全球物流需求最大的市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冷链物流需求稳步增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冷链物流总额为6.4万亿元,同比增长4.2%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近日,由中国、日本、法国、韩国、英国、德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9个国家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ISO 31511:2024发布。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是主要起草单位之一,是我国在冷链物流领域牵头制定的首个国际标准。
据悉,该标准为全球冷链物流无接触配送服务提供统一的方向,指引和操作规范一方面可以减少流行病或瘟疫期间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降低病毒传播风险,保障货品在配送过程中的卫生安全,为消费者和配送员提供更加安全的环境。
另一方面,随着无人机、机器人分拣系统等智慧物流技术的发展,智能快递柜、驿站、代收点等设施的普及,无接触配送服务也会越发变得高效和便捷,能够更好满足电子商务时代下消费者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标准规定了冷链物流服务供应商通过无接触配送方式,将货品从配送中心配送到消费者过程中应满足的要求包括:服务供应商要求以及设施设备、作业流程、异常情况处理、追溯、服务评估和质量管理要求
什么是无接触配送?整个配送过程中不存在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以及作业人员与货物自身包装或运输包装的直接接触。
如何实现无接触配送?先进的信息技术是基础、智能仓储系统是关键、无人配送设备是手段、智能快递柜是支撑。
若是流行病或瘟疫期间,配送员的自身防护也是重点。无接触配送的流程货物到达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暂存→订单接收和处理→路线规划和车辆调度→货物分拣和装载→配送→货物交付和签收。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推荐院技术骨干,以ISO/TC 315/WG2注册专家身份参与了该标准的8次国际研讨会议,和多次国内研讨会议。作为主执笔单位(第一起草人)起草的国家标准GB/T 39664-2020《电子商务冷链物流配送服务管理规范》和行业标准WB/T 1103-2020《食品冷链末端配送作业规范》,也为该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近年来,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在冷链物流标准化研究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牵头及参与起草(含在研)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5项、地方标准11项,为建立和完善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推动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国际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有助于推动我国物流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升我国在冷链物流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冷链物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主导国际标准制订贡献“厦门力量”。(完)